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蛙》:生育制度背后

2012-10-13 12:03:21来源:重庆日报作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莫言的新长篇《蛙》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小说不仅详细描述了计划生育国策执行初期的一个个让人痛彻心扉的故事,更给了小说一个时间的跨度,直接将笔触对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市场经济下的计划生育制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在金钱的诱惑下发生了不少变化:昔日的算命先生袁腮以“牛蛙公司”为幌子暗中经营着肮脏的“代孕公司”,不惜用陈眉等被火烧伤的女人当代孕女。作者的笔下,当今社会的基本国策已经挡不住来势汹汹的金钱诱惑;有了经济基础的知识分子们依然逃脱不掉传统思想的桎梏,欲“传宗接代”,在暗中进行“代孕”交易,无形助长了这笔肮脏又违法的交易。莫言用一章的内容批判了知识分子心口不一的普遍特点。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艺术化的台词,在补充人物事迹和性格的同时,给整部小说的艺术涵养注入了全新的成分。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笔者认为这是小说家应追求的目标。

 

                                                   (重庆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