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苍翯
春节将至,拜年是过年期间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近年来,一到春节,人们纷纷发送短信,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致以节日问候,省去了舟车劳顿,也节约了时间和金钱。短信拜年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一种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文明健康和低俗乏味并存。 与传统的登门拜年、写信拜年、电话拜年等方式比起来,短信拜年形式新颖,流行速度最快。近年来,短信拜年已经成为人们首选的拜年方式。据相关调查,70%以上的人选择短信拜年,超过选择电话拜年、登门拜年等其他拜年方式的人。 节日短信的尴尬 文化风俗的形成需要培养,需要时间的洗淘。短信拜年这一拜年风俗也不例外,由于出现时间不是很长,不少人还没有意识到,在发出拜年短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礼貌,应该如何遣词造句,应该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对于昆明的高先生来说,收到那些署了第三方名字的短信,总感觉发送者对自己不够尊重。 有的发信人过分地高估接收者对自己的熟悉程度。家住广州的徐女士就有这样的烦恼。去年春节,她收到了20多条没有落款的拜年短信,光凭对方的手机号,始终回忆不出来发信人是谁,回复不是,不回复也不是,很尴尬。这样的拜年短信,显然没有实现发送者的初衷。她表示,不希望今年春节再收到这种来自无名氏的拜年短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一部分人不愿自己编写拜年短信,直接从网站上下载现成的拜年短信,自己不细看就发送出去,没有认真考虑接收者的身份,惹了不少尴尬;还有的人喜欢转发别人的信息,认为省事;自己从来不作诗的,偏偏还转发一首诗,而且似曾相识,令人啼笑皆非。 中国人寿新疆分公司王先生告诉记者,生活中多称呼别人的名字,既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也能引起对方的注意。而在短信营销运用中,对方一定感觉这条短信是专门写给他的,他必定在众多的信息里详细阅读完。但也有些人喜欢画蛇添足,“各位朋友:你们好……”之类的“公开信”多次登场,更有甚者干脆来个“各位领导、朋友、同事……兄弟姐妹们大家好……”等等,真不知道是下发通报还是登台演讲? 还有一种情况,发信人发出千篇一律的祝福短信,使祝福的情感分量大为减轻,再优美的词句、再有趣的创意,重复之后,接收者的感受就不再是愉悦了。有称呼的就一定不能群发,哪怕是通过特殊信息渠道攫取来的准客户名单,也应尽量做到让对方认为是“一对一”的祝福。 对此,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牛兰英认为,保险人在春节运用短信拜年,也是营销的一种方式,一定要让对方感觉到这条保险营销的短信是专门写给他的,让他在众多的信息里详细阅读完。比如对几次都未能谋面的人,我们可以从称呼中下些工夫,使称呼能打动对方并使对方继续仔细阅读。 彰显保险行业短信的个性化 牛兰英在采访中和记者说到:“咱们保险人给客户发拜年短信或是祝福短信,语句一定要彰显个性,让对方记住你。个性的语句不需要矫揉造作,只需要把你心里想说的话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行。个性化的语句能够让对方久久回味,能够让你的短信在对方众多的短信中脱颖而出。” 一位资深客户经理说:“一般除特殊情况外,节日短信以不超过60至7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为宜。因为一般手机短信以60至70字为一条,超出字数则在收到时需分成两条或更多,这样不利于一次性阅读完,会起到事倍功半、适得其反的效果。”他建议,在文字上尽量少用“没有”“或者”“因为”“如果”,相应多用“没(无)”“或”“因”“如(若)”等字;可以在首句用“您儿子该回国了吧……”“上次的那些产品处理妥当否……”“您父亲的身体想必已经康复……”。如果对对方不甚了解,则可以用“您不记得我没关系,我依然……”“我一定是您未来事业发展的同盟者,故……”等等作为开头,才能比较容易吸引对方读下去。 许多人容易犯一个比较低级的错误,换一个称呼发一条,以为大功告成,殊不知对象不同,祝福词应该有所不同,起码应该根据性别、年龄、身份的不同,合作与否、合作深度而“创作”不同内容的短信,这是要量身定做的,绝不可以图省事、掉以轻心。比如女性一般还是喜欢青春、美丽、阳光的字眼,而男性多半喜欢成功、发财的字眼;年长者喜欢身体健康字眼,年轻者喜欢幸福快乐字眼等等,在实际操作中一定得加以区别。除此之外,华泰人寿杨先生表示,短信需要文字简洁、精辟而生动,尽可能押韵或采用排比句。 巧妙落款 完成短信“使命” |
上一篇: 春节出行 “量身定制”保险计划(图)
下一篇: 应对人口老龄化 险企应有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