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关注保险三现象:电销扰民 寿险或遭遇退保潮

2011-07-21 09:04:34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王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保险谁也离不了,但是蓬勃发展的保险业依然因为服务了众多市民而屡屡被诟病。站在年中,回望今年保险行业的一路收获,如下个别典型性实例的表述,仍瑕不掩玉,我们关注这个行业的一切,更期待未来保险行业能够走得更远、更踏实。

 

  ●电话车险火了,便捷手段成扰民病根

 

  说到车险,以葛优代言的电话车险无疑是今年最出风头的险种。

 

  实际上从2009年到2010年,电话销售保险发展已经进入蓬勃发展时代。电销保险的出现,很快替代了原先的保险营销方式,与传统的车险销售渠道相比,电销保险的优势体现在经济、便捷、高效等多个方面。据中国保险报报道,2009年以来,车险电销保费收入以超过100%的速度急速上升。

 

  但随着保险市场的进一步饱和,以及公司之间的相似性逐渐升高,电销保险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容易做了,业务员面对庞大的订单压力,不得不“盯紧”已有客户,电话扰民问题随之出现。

 

  点评:注意到问题严重性的保监会,曾连续下发通知对电话“呼出”业务的监管逐步加强,要求保险公司从合法渠道获取电销客户资料、建立电话号码屏蔽制度等。此外,人保河南省分公司电话车险的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险企对于客户明确拒绝电话营销的应不予呼出。同时,应充分尊重各地区的生活时间差异,根据区域的作息习惯相应安排外呼时间。此外,应在系统中配备录音系统,对全部电话进行录音和保存,保证交易过程有据可查。进行跟踪回访服务,最大限度保证客户的利益。只要监管到位和险企自律,便可根本上解决扰民的问题。

 

  ●分红险独大,增加险企资金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寿险市场分红险“一险独大”的问题也开始引发关注,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将给保险业经营带来的较大挑战,保监会指出,债市收益率低位徘徊、资本市场低迷和加息导致公司投资收益下降。同时,产品结构失衡也将导致投资压力加大。

 

  传统寿险产品受制于2.5%的预定利率上限,几乎完全丧失市场竞争力。面临通胀压力步步攀升、银行大规模发行理财产品的冲击,在万能险销售出现萎缩的背景下,各家保险公司今年以来不得不转变策略,纷纷升级分红产品,以抗通胀概念吸引投资者。数据显示,在2010年分红险占到我国寿险市场约70%的份额,而仅过半年时间,其市场份额已达91.6%,令人瞠目结舌。与寿险产品注重保障性不同,对于普通投保人来说,购买分红险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点评: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分红险“一险独大”弱化了保险产品在整个金融产品体系中的竞争力。在加息条件下需要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成本,客观上会增加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压力。特别是在目前日趋复杂的投资环境下,过高的投资回报要求可能会放大风险。

 

  分析人士建议,分红险独大,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此前监管部门迟迟不愿放行传统寿险产品利率市场化。要解决这一问题,监管机构应该尽快实施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鼓励产品创新,促进人身保险业发展。

 

  记者从监管部门获悉,下半年保险业将进一步完善投资政策,以应对资金配置压力,如修订债券投资办法,完善境外投资实施细则,支持保险资金合理配置国内债券和境外优质资产;研究出台保险资产融资融券办法和衍生产品管理办法等。

 

  ●寿险产品可能遭遇退保潮

 

  据某寿险公司高层透露,上半年全国部分一线城市的退保率由5%升至10%,退保率翻了一番。罪魁祸首则是今年以来的连续加息,令许多保险产品收益跑输银行定期存款。由于寿险产品吸引力下降,部分传统固定收益产品以及新型产品正面临着一定的退保风险。

 

  保监会7月发布新规,人身保险10天内可无条件退保。据了解,目前各家寿险公司都给客户设定了“犹豫期”,即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10天内,投保人如果感到后悔或对产品不满意,可要求退保并获全额返款。但在实际销售中,有的业务员为了自己的利益隐瞒了这一权利,如果客户要求退保,则会以种种理由拖延时日直至过期,再明确告知客户不能退保。但新规规定,在犹豫期内投保人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除扣除不超过10元的成本费以外,应退还全部保费,并不得对此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据了解,部分保险公司已经规定,如果业务员对客户隐瞒“犹豫期”并拖延退保,一经发现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点评:分析人士认为,新规实施后退保率可能会增加。而吴定富也表示,下一阶段要防范寿险退保风险,高度关注对银保渠道依赖度高、以短期趸交产品为主、销售误导投诉多的公司。此外,随着银保新政的实施,加上信贷紧缩、加息等因素,银保业务增速放缓,保监会预计短期内业务规模会进一步下滑。(东方今报  王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