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我国的信用保证保险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保出口”的大背景下,从2009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出口信用险的扶持力度,使得出口信用险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11年出口信用险的保障金额已超过了25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对一般贸易出口的渗透率已达到了23.6%,超过国际平均水平。中国信保在全球ECA(官方出口信用机构)的排名也已跃升至第1位。二是中国平安2009年推出的“易贷险”,在总体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以其“无抵押纯信用”的特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成为仅次于车险和财产险的第三大业务,也成为了拉动行业保证险138%增长速度的主要驱动力。 无论是受国家政策环境驱动的出口信用险的高速发展,还是顺应市场需求的“易贷险”的突飞猛进,均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信用保证保险巨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应高度关注贸易信用和消费信贷两个方面。从贸易信用的角度看,目前信用保险更多是针对出口贸易,而国内贸易的信用几乎还是空白。2011年,我国的国内贸易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达到18万亿元,而其中商业信用占比约40%,即使按照静态的可保资源计算,潜在的保费规模在100亿元以上。从消费信贷的角度看,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处于低谷状态,估计2011年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不到10万亿元,GDP占比约20%,其中个人住房信贷占比达到80%左右,而耐用消费品、住房装修和汽车信贷仅占4%。美国个人消费信贷的GDP占比接近80%,其中汽车信贷、信用卡信贷和其他信贷的占比分别为4.7%、9.3%和9.8%。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的信用保证险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从动态的角度看。 面向未来,行业需要高度关注信用保证保险领域,但更要高度关注信用保证保险的风险特征。上个世纪90年代末,行业曾深度参与了车贷与房贷业务,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行业发展信用保证保险的前提是对该业务的深刻理解以及相应的专业经营,信用保证保险与传统的财产保险不同,经营的基础更多的是体现为信用中介,是基于对信用风险的专业管理,而不是损失赔偿。这种专业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发挥信息和信用中介的作用;二是解决资信管理问题,包括资信评价和动态资信管理。 |
上一篇: 2011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综述
下一篇: 以客户为中心 新华保险打造理赔“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