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信和联通陷反垄断调查
据央视报道,发改委证实,已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查明两家公司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涉嫌垄断,若事实成立将被处数亿至数十亿元罚款。
点评:正如发改委官员称,因两家未充分互联,导致用户付出双倍接入成本。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宽带平均速率是其1/10,价格却为其3-4倍。国民受行政垄断之害也深也久矣,希望这次反垄断调查大门的开启,不是因为民企陷入困境后迫不得已的急就章,而是成为国家基本经济结构转型的新纪元。同时应该调查和改革的,还有“三桶油”、国家电网、金融业、土地、矿产业。垄断不除,现行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持续。
2.冰火两重天
《南方周末》文章《两个中国?》:中国经济再次陷入冰火两重天:一边是身陷“倒闭潮”、“跑路潮”的中小企业,一边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央企和国有银行。
点评:看见你那么肥,就知道天下为什么瘦。
3.160万元造价转包缩至25万元
据央广中国之声报道,今年3月,深圳盐田区6座过街人行天桥桥面完成了翻修,但半年来,天桥就不断出现破裂等问题。总造价是160万元的工程被层层转包,最终施工企业获得的工程造价却缩减到25万元。
点评:雁过拔毛的公共工程,如此缩水,岂能不豆腐渣?而一旦出问题,替罪羊就是施工者。怪不得一些工程正经人不敢接,最后落得“骗子承包厨子施工”。危乎险哉!
4.多条铁路出于安全质量考虑推迟通车
11月9日《南方日报》消息,进入11月,全国多个地区的高铁通车计划被宣布推迟。业内人士分析,除了今年以来的信贷紧缩、融资困难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外,由“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引起的对安全质量问题的重视,是造成一些铁路延缓通车的主要原因。
点评:安全优先于投资和运行速度,当为常识。回到安全起点,还是比较容易做得到亡羊补牢,如何防止投资亏损,则是铁路必将面临的长期、艰巨任务。
5.浙江出台小额贷款公司新政
浙江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11月7日刊登的公告称,浙江省人民政府6日出台小贷公司新政——《关于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小贷公司的准入条件、资金来源渠道、服务模式创新、规范管理等方面作了适度放宽和调整。
此次意见的一大亮点是适度放宽了小贷公司的准入条件。小贷公司的主发起人及其关联股东首次入股比例上限扩大到30%,但不得再参股本县域其他小贷公司;鼓励经营层和业务骨干入股小贷公司;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本地区欠发达县域主发起设立小贷公司。
此前,根据央行与银监会的规定,单一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点评:正如《华尔街日报》11月7日在一篇报道中称:“浙江省的新政策明显是继续在平复此前温州等地发生的信贷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有可能成为改革的起点,正如每一片腐败的落叶都有可能成为新生的养分。
6.北京PM2.5每年上升3%-4%
《新京报》11月8日报道,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专家称,近十年监测显示,北京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每年上升3%-4%,但PM10每年下降2%-3%。空气中悬浮着各种自然和人为排放或形成的颗粒物,其中,可以被人的呼吸系统吸入的部分为PM10,即直径小于10微米粒子的总称。直径越小进入呼吸系统位置越深。大一点的颗粒物,主要来自扬尘、沙尘等机械过程,而细颗粒物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油的燃烧,其含有毒有害物质比来自机械过程的颗粒物大得多。所以,PM2.5的增长和机动车的增长有关。建筑扬尘、地面扬尘、柴油车和燃煤的减少,使粗粒子大幅下降;而气态有机污染物排放增加、光化学反应加剧和周边传输,使细粒子高居不下。
点评:事实证明城市看不见的污染在增加。让公众知情然后共同应对,是明智之选,也是公民权利之所在。网络上有人发起公布PM2.5数值的倡议,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力排众议”。
7.香港年入17.8万港元只需缴税729港元属实
近日一篇“香港单身青年年收入17.8万港元,只需缴税729港元”的微博引热议。《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显示,情况属实。在香港,高收入者成为纳税主体。年收入50万港元以上的28万人,承担了薪俸税总额的87.4%。
点评:中国内地9月起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财政部11月9日公布数据,1-10月个人所得税收入累计5347.49亿元,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2011年全年个税收入5200亿元的预算目标。同时,全国财政收入也提前两个月完成预算收入目标。1-10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9万多亿元,已超过8.97万亿元的全年预算目标。《南方周末》文章认为,个人所得税应废弃累进税率: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并不是合法的劳动收入差距过大,而是腐败与官商勾结的不当得利造成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但这些灰色与隐秘的收入不可能被征收个人所得税。
8.国土部明确小产权房不得发证
11月10日《京华时报》报道,国土资源部9日召开通气会表示,将力争在明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国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并明确指出,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目前,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已完成70%-80%。相关“意见”明确规定,“对于借户籍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对于不依法依规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或登记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点评:历史遗留问题看来要留给历史去解决。物业税不失为解决的一个突破口。
9.九热点城市住宅地零成交
中国指数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深圳、苏州等6个热点城市无住宅用地推出;广州、成都等9个热点城市住宅用地零成交。10月,全国133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365宗,成交面积5500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0%,同比减少37%;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408宗,成交面积2004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7%,同比减少45%。
点评:许小年教授说这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赛跑,看谁的资金链先断。一语中的。这一切将预示着两年后房地产供应超于紧张。新华网记者调查显示,调控之下,地产大鳄的生存术是:缩减开工,放缓供应,减少拿地。截至三季度末,万科控制货币资金高达339亿元,比调控严厉的2008年三季度末多出140亿元;保利地产拥有货币资金220亿元,比今年年初增加近30亿元;招商地产、金地集团的货币现金均比今年年初增加了20%以上。
在取得较好业绩的背后,大型房企们可谓生存有术:其一是深入三、四线城市,规避限购令影响、调整产品类型。其二是开发商以捂盘、暂停新增供应加剧供需失衡,从而消化政策效力。其三是减少拿地、缩减开工计划、转移投资。与去年相比,万科、保利等在土地市场上明显消极得多。万科在三季报中表示,在目前的市场局面下,坚持“宁可错过、不可拿错”的审慎拿地原则。其四是通过各种方式融资,甚至是不惜采取信托等高息融资。尽管信托融资成本较高,但今年地产信托融资总额大幅增加。据北京中原地产监测,上半年投向房地产的新增信托资金累计达2000多亿元,比一季度末金额大幅增长近两倍。业界之所以不断质疑绿城破产,也与其通过信托高息融资有关。
10.地方政府曲线救楼市
11月5日《华夏时报》报道,“本轮楼市调控中,最先坐不住的不是开发商,也不是购房者,而是地方政府。”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今年7月曾如是表示。而当马鞍山对首套房免契税、南京等地放松公积金贷款、广州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等消息频繁见诸报端时,地方政府的种种“小动作”似乎印证了任志强当初的判断。
点评:地方政府曲线救市,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银行信贷压力持续不减的情况下,利用住房公积金做“微调”文章其实已在南京、常州、重庆等不少城市中流传互仿。除公积金贷款之外,各地也在试探着出台一些其他的减免税费政策。早在今年8月份,安徽马鞍山市就低调地宣布对于部分满足条件的购买家庭唯一住房者,将全额补还契税。此外,上海最近也传出将研究针对年轻人结婚购买保障房的新政,旨在弥补因银行贷款利率提升而被误伤的刚需。除了刺激楼市需求,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更加“伤不起”的是与地方财政紧密相关的土地收入。“现在说政府是求着企业拿地,这一点都不夸张,现在不少地块都是政府事先与企业协商好价格,挂牌之后马上拍卖。”一位省级国土资源厅官员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政府还需要给予企业多项附加的优惠条件。”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南京三地今年前9个月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分别同比下降7.35%、21.33%、35.32%。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多年来形成一种特有的“共生关系”,围绕土地财政产生的巨大利益链条,绝非短时间内可以斩断。房地产与国内经济和金融业的共生关系,亦当如是理解。多年调控而终归流于无形,寻找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物价楼价上涨的治本之策,永远绕不过去。
下一篇: 揭秘投连险仓位:“金融”得宠“能源”被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