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市场力量出现倒退财政体制期待改革

2011-07-08 11:01:13来源:中国保险报作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event

  事件

  1.吴敬琏:市场力量出现倒退

  2.退休高官任独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7月4日举行的国际经济学会(IEA)第16届全球大会开幕式作主题发言时指出,国有部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尽管国有经济不再是GDP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仍控制着经济的关键性领域,国有企业继续在石油、电信、铁路、金融等领域处于垄断地位;

  其次,各级政府在配置包括土地和资本在内的重要经济资源上,具有巨大的权力;

  第三,现代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尚未建立,各级政府官员拥有自行裁量权,可以通过投资项目审批、市场准入、价格管制等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商品价格自由化,以及世纪之交数百万计的乡镇企业私有化,市场的力量一度得到很大的强化。但是,本世纪初,“由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受阻,经济领域出现国进民退,政府以宏观调控的名义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市场力量出现了倒退。”

  吴敬琏认为,目前的增长模式依赖大量消耗资源的投资,不能支持长久的发展,资源、环境损害以及生存标准的不断下降,近年来愈发严重。另外,各级政府资源配置权力的加强、对经济活动干预的增多,也在加速腐败和贫富两极分化。

  点评:权力主导的市场经济不仅加速腐败和两极分化,而且也是矿难频发,资源、环境损害以及生存标准乃至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不断下降的主因,原因很简单:有恒产者有恒心,政策和产权不稳导致急功近利竭泽而渔。

  2.退休高官任独董

  7月6日人民网消息,当前领导干部退休后,多数去向低调,甚至不少彻底淡出了公众的视线,然而,据媒体报道也有些领导干部则选择去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发挥余热”。记者粗略统计,在市值排前50的上市公司中,有34位政府退休高官任独立董事。每人每年拿着数十万元的年薪。

  独立董事即不在公司任职、不参与具体事务、没有公司股票,却能为公司出谋划策的人。记者发现,在市值前50位的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不乏副部级以上高官,此前深陷“污染门”的紫金矿业,也有来自北京和省里的前领导干部。

  点评:只要权力主导资源配置,那么即使制度规定官员退休必须有足够年限的“冷静期”以防止期权腐败,权力的“市场变现”也会以种种曲折的哪怕是“代持”的方式出现。

  3.漏油未公布事因“技术所限”

  7月5日,国家海洋局通报了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但随即遭到了为何事故发生一个多月后才正式通报的质疑。中海油说漏油未及时通报,是受技术所限。

  点评:中海油一会儿说深海钻井平台世界领先,于是这个头头进入工程院; 一会儿说攻克世界级稠油开发难题,于是那个头头进入工程院;再一会儿说深水石油装备迈入世界领先水平,再一个头头进入工程院。一旦信息公开时,就技术不到家了。幸亏这回舆论挽救了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院士候选人名单,有效候选人已由485人减至163人,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等央企高管没有再进入。否则,凭此等“技术”,丢人啊。

  4.“大限”已过,多部委未公布“三公”消费

  针对备受瞩目的“三公”经费,国务院曾三令五申要求中央部门压缩预算,并明令要求各中央部门务必于今年6月将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然而,《京华时报》7月7日消息说,“大限”已过一周,除科技部之外的其他中央部门对此承诺纷纷爽约。

  点评:此前,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而2010年香港公车管理的费用是1.62亿港元,在2011/2012年的预算中,车辆管理的预算共计1.69亿元。国务院公开的“三公”经费只有一组简单数字,而香港连最近3年新添置车辆的数目也清晰列明。由此看来,处于舆论重压之下的“三公”消费由暗到明、由“明”到“细”,仍有很大距离。

  5.“这些数据,千万不要相信!”

  据《南方都市报》消息,深圳国资局公布下属11家国企去年“账本”。国企员工薪酬内容都“遮遮掩掩”,仅四企业公布工资额。而“账本”上员工薪酬待遇并不高,年均收入低于10万元。深圳一国企财务人士向记者说,“这些数据,千万不要相信!”

  点评:有意思的是国资局“护犊心切”,“内鬼”自我曝光。要问的是,国资委(局)和国企到底是什么关系?监管与被监管,还是同穿一条裤子?

  6.心丢了,心脏支架猛长

  根据卫生部质量控制中心的统计,我国心脏支架用量正迅猛增长,从2008年的18万个猛增到2009年的24万个,2010年已突破30万个。不少患者身上放了五六个支架,最多的是13个。一些医生为了经济利益,乱放支架,病人当时手术是成功了,但过了半年就不行了,甚至死了。

  点评:白衣天使的心丢了,才会有心脏支架猛长的事儿发生。与此相应的还有举世闻名的抗生素滥用。什么样的体制机制,使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成了“谋财害命”的白眼狼?

  7.谁的统计数字是真实的?

  有人说中国是“统计学家的地狱”——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数据,中国年收入6万元至50万元的人是中产阶级,社科院研究认为这类人占总人口的1/4,即3.5亿。但现在月收入3500元以上人口只2400万人——财政部表示,个税法修改后,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

  点评:难道多数国人的收入在工资外?抑或是多数国人的收入“被平均”?

  8.土地投标遭遇神仙?

  SOHO中国潘石屹微博:“今天(7月6日)北京CBD核心区土地投标,感觉遇到神仙了。有一块地,只有一家投标,标底是26.32亿元,这家公司出价也是26.32亿元,分毫不差。”

  点评:神仙好像不止一个。Z9地块,底价22.56亿,竞标者只有一家——安邦保险与北京涛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体,出价22.92亿;Z11地块,底价26.32亿,竞标者也只有一家,为中信银行和中信集团联合体,出价即为底价。有人感叹中信太抠,有的则感叹中信“演过头”了。

  9.“房地产正被砍掉一条粗壮的腿”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任志强发言:“今年提出的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可能根本完不成。增加保障房供给是把市场化变成非市场化。国务院政府报告上说两条腿走路,但现在要砍掉很粗壮的腿,保住保障房的腿。”

  点评:依我看,保障房和商品房不是两条腿的关系,而是奶妈和孩子的关系。没有奶妈,孩子很难长得健康茁壮。

  10.三类社会组织可直接登记

  民政部长7月4日表示,民政部门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这意味着上述三类社会组织将可直接登记,无需挂靠主管单位。此前,很多社会组织因找不到政府部门或具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挂靠,无法登记。

  点评:大家围观红十字会,让决策层终于认识到垄断社会组织靠不住了。

  11.华尔街做空中国主题换成了地方债

  《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过去一年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因频频遭到猎杀股价大幅下跌,但这种趋势开始出现一些转变的迹象,“地方债危机”成了华尔街近期新的主题。

  点评:中国到底有多少地方债,版本不一。最新的官方统计来自国家审计署,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则称,审计署关于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规模的数据可能少报了3.5万亿元,并且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而按照央行上月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截至2010年年末,平台贷款规模的上限为14.4万亿元左右。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则指出,县以下的乡、村等政府债务未纳入统计范围。“不管实际规模有多少,这些数据表明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仍在加速扩大,其增长并没有受到有效遏制,风险仍在积累。”

  12.“有必要启动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

  7月5日《新京报》消息,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日前撰文,提出有必要启动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文章认为,中国的财政体系存在许多缺陷。比如个税最高边际税率与增值税率过高,高营业税的继续存在,国税与地税的税种划分不合理,各级政府预算编制的严谨化与制衡监督机制不够到位、不够有效,国债市场“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缺失等。目前饱受关注的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只是反映了中国深层财政体制问题的一个侧面。一方面,政府做出许多承诺,比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控污减排等。另一方面,在财政预算安排中却留了许多缺口,其中相当大比例的财政支出责任推给了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要么在教育、卫生、养老等领域严重欠账,要么挖空心思广辟财源。通过债务性融资来弥补“隐形赤字”成为了地方财政的普遍模式。

  点评:责权利平等,才有真正的平衡与稳定。

  (本期点评人:童大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