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一户受灾人家正抬着分配的帐篷找地方安置。地震之后,民居问题是政府及受灾群众首先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3月15日,大地保险云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勇(左)赶赴盈江灾区,向大地保险盈江营销部住房受损的员工发放慰问金。
3月15日,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张顺昌(左一)在受灾群众临时报案理赔点指导工作。
3月13日,泰康人寿云南分公司总经理刘国雄(左二)给保户送去慰问金。
3月15日,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张顺昌(右二)向盈江农业发展银行预付房屋损毁赔款10万元人民币。
3月14日,大地保险盈江营销部一业务人员正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灾后第4天,当地保险机构基本都恢复了正常工作。
3月16日,云南保监局局长华日新(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特派记者刘书勇在灾区住地发稿。李画/摄
本报特派记者李画(右)在灾区采访。
云南保险业:积极嵌入当地经济
□本报特派记者 李画 云南报道
盈江地震发生后,在指导云南保险业快速及时理赔的同时,云南保监局局长华日新向记者表示,云南保险业应当更加自觉地将自身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提升保险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服务好昆明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远景目标。
华日新认为,保险业“有为才有位”。因此,早在2009年,云南保监局提出,作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保险业要寻找加入当地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据介绍,从2009年开始,云南保监局稳步实施行风建设三年规划,探索建立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云南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该局把2009年定为行风建设的“教育培训年”、2010年定为“苦练内功年”、2011年定为“综合治理年”,目的就是要求云南保险业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重点抓好“诚信建设、规范自律、改进服务”三项工作。
在云南保监局对行业有效监管和积极支持下,2010年云南寿险公司保费首次突破百亿元,产险公司承保利润率为9.18%,列全国第4位。全省保险业累计承担了6.4万亿元的风险责任,保险赔款与给付支出66.31亿元,在全社会灾害事故损失补偿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同时,云南保险业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医疗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辅助力量,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和人民福利“倍增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2010年,云南省政府将保险业纳入了云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政府的大力支持,使云南保险业加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中国保监会与云南省政府签署的《关于大力发展保险业 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进一步从政策层面为推进云南保险业与地方经济社会互融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配合昆明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新昆明发展总体规划,云南保监局还和昆明市政府联合推动“保险昆明行动计划”,引导保险行业积极做好各项重点项目的承保和风险管理工作。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云南省的发展将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扶持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央投资项目重点投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尤其是确定滇中城市经济圈为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对昆明的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这意味着云南保险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极为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华日新表示,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经济结构和分配格局的调整,将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为保险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云南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保险业可以在满足人民群众养老、医疗保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华日新表示,2011年将继续落实中国保监会的各项部署,力争政府资源的倾斜与支持,让保险业与当地经济互相促进,让行业更快更稳健地发展。
盈江地震或助推云南民房险
□本报特派记者 李画 云南报道
地震之后,民居问题是政府及受灾群众首先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从3月15日起,盈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工作转入到第二阶段——对居民住房损毁情况进行评估。州县建设部门已抽派专家18名,县直部门抽派干部68名,乡镇共组成40个工作组,按照每个工作组每天完成50户至100户的速度,对全县12个受灾乡镇和农场受损房屋进行评估、鉴定。
“3·10”地震后,盈江灾后恢复正常生活日渐紧迫,而倒塌的房屋如何修缮和重建,成为灾民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带着此问题,记者从盈江地震灾区来到昆明,采访了云南省民政厅。
记者从云南省民政厅救灾处获悉,民政厅将会从救灾资金中拨付资金,贴补房屋受损群众,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谈到民房险,云南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白涌告诉记者,民房险近期已被重点提及和关注。实际上,“3·10”地震发生前,民政厅已到福建、广西等民房险试点省份进行过考察,正酝酿在云南省内推广民房险。“正在进行研究和论证的时候,地震就来了,所以暂时搁置了”,白涌说:“给民房一份保险保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样保险公司就会替政府分担一些风险。从这次盈江地震情况来看,民房损失是地震中损失最严重的,云南省民房险的推进速度确实有必要加快一下了。”
云南省地震局近期发布震情评估报告后,由云南省发改委牵头,联合民政、电力、交通、建设等多部门,将在一个月内出台一份详细的灾后重建方案。民政部门将负责民房修复重建和民政福利设施的重建工作。
据3月16日数据显示,盈江地震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23亿元,其中民房损失超过13亿元。
记者手记
盈江的眼神
□刘书勇
经历了“5·12”汶川地震现场采访的心灵煎熬之后,心里曾暗想,但愿以后苍天大地永远也不要给任何记者这样的采访机会。说心里话,内心深处也的确有点抵触再做类似的灾难采访。
可当云南盈江地震发生后,报社决定派记者赶赴地震灾区采访报道时,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出发了。报纸需要,保险行业更需要。
对记者而言,灾难采访的过程,就是一个痛苦的煎熬过程,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灵上的。
3月13日,记者随中国人寿盈江县支公司前往盈江县平原镇河边巷村陈宗泽家里去送学生平安保险给付金,陈宗泽9岁的女儿陈芳芳在这次地震中不幸遇难,陈芳芳所在的小学集体在中国人寿投保了学平险。
在救灾帐篷外见到了芳芳的父母,父亲陈宗泽身体消瘦虚弱、目光空洞;母亲雷德秀无精打采、眼睛红肿,她在讲述女儿临终前痛苦地喊着“妈妈、妈妈我脚痛”时泣不成声,文字记者李画哭了,她捂着眼睛别过脸去不敢面对芳芳的母亲,我却跪在地上残忍地举着相机对着痛不欲生的母亲拍摄。我也是孩子的父亲,那一刻,我觉得芳芳在愤怒地盯着我;那一刻,我的手在抖动;那一刻,我心灵经受着怎样痛苦的煎熬!我的心好痛啊,痛得我想把相机掼到地上去!如果此刻我的残忍触痛了芳芳的亲属,他们上来痛打我一顿,我也会毫不反抗,我知道那一刻我表现得近无人性。
采访云南保监局局长华日新,华日新对记者说:“保险有大爱啊。”是的,保险给了灾区民众更多的抚爱。盈江地震灾区,到处活跃着保险人的身影,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大地、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泰康人寿等当地保险机构在灾区表现积极抢眼,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为的就是能把赔款早一点送到受灾的保户手中。他们把保险的大爱传递给了灾区民众,同样也传递给了在灾区采访的本报记者。
盈江,曾经是怎样一座美丽而恬静的边城啊!蓝天白云、雪山森林、草甸湖泊、凤竹流江、古道河流……盈江集中了云南多元之美,而今她却遭受了创伤。
就要离开盈江了,眼前不时浮现出盈江的眼神,有伤痛,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乐观和淡定。灾区群众正用自己坚强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重建自己美好的家园。
再见盈江,心里保留着对你一如既往的惦念和牵挂;祝福盈江,祝你早日平复创伤变得更加绰约迷人。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均由本报特派记者刘书勇摄)
上一篇: 大型保险集团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
下一篇: 建设行业舆论主阵地 打造保险信息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