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管资讯 > 今日头条 > 正文

2014年保险业高增长背后的冷思考

2015-02-12 08:53:35来源:中国保险报作者:记者 李画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编者按:

    近日,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举行第七次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会议回顾总结了2014年保险行业经营形势与风险关注点,三位专家分别就寿险满期给付高峰的应对策略、未来几年车险行业的挑战及偿二代对保险资金配置影响等主题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专家积极建言,为行业发展提供一份冷静的思考。

    2014年,我国保险业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面对“三期叠加”的挑战,保险业主动适应新常态,改革创新,重新回到了发展的快车道。过去一年,全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行业增速达到17.5%;财产险保费收入7203亿元,同比增长16%;人身险保费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2%;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5358.8亿元,同比增长46.5%。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6.3%,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2014年底,全行业净资产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4%。

    成绩振奋人心,与此同时,风险也正不断积聚。从寿险行业来看,虽然银保新政效果显现,但是银保期缴增长乏力,渠道转型依然任重道远;受退保和满期给付双重因素影响,部分公司现金流管理面临较大挑战。从产险行业来看,虽然保证保险、健康险等险种增速高于往年,但是传统的车险、企财险、责任险等险种同比增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险种费率持续走低,手续费升高,市场竞争加剧。从资金运用方面看,传统的投资品种利率进一步降低,新增资金配置难度加大,涉及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非标产品的风险增大。

    “要主动适应风险因素从相对简单向错综复杂的转变”,这是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全国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到的“五个转变”之一。风险更加复杂,对风险监测和风险管控的要求更高。进入2015年,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独立观点。

财险:险企面临商业车险改革大考

    □本报记者 李画

    2014年,车险综合成本率仍处于高位。日前,保监会出台了商业车险改革意见,5月份正式启动6省市试点。“存在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紫金财险副总裁谢跃这样评价改革之旅。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将驱动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成本。“根据日本、德国等国经验,车险费率改革后,综合成本率将普遍走高,但价格体系更为合理,也更符合社会和客户需求。”平安财险总经理助理兼首席财务官周克俊说,同时,“偿二代”下车险的资本要求下降,这将释放更多的资本,在满足监管及资本回报要求下,允许综合成本有所上升。

    数据显示,2014年,车险占比仍超7成。河北、河南等地区的车险业务占比超过八成。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书记李晓林认为,财险业务结构过于依赖车险了。在高速发展期,保险业很多矛盾被掩盖住了,但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这些矛盾会爆发出来,有些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了,现在要更多地关注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尽管财险市场主体增至65家,但市场格局仍由人保、平安、太保“老三家”主导。根据保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财险保费规模超过100亿元的财险公司共有10家,比2013年增加了1家。这10家保险公司保费总和达6494.49亿元,约占全行业7544.4亿元保费收入的86%,其余55家险企的保费总和为1049.91亿元,占比约为14%。10大财险公司中,“老三家”仍然是行业巨头,2014年,这3家公司的保费占行业保费之比约为64.7%。

    在国寿财险副总经理章海峰看来,过去10年,保险公司的车险管理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这种进步是严重不均衡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是否会打破?这有待车险改革的进一步检验。

    “由于出险率下降,整体赔付率是下降的。但人伤标准提高、配件价格、维修工时一直在走高,赔付成本不断上升,行业应给予关注。”中国大地保险副总经理张仁江说。

    而就长远而言,汽车销量是否出现断崖式下降,也是隐藏的巨大不确定性。数据显示,2014年汽车销量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86%,比2013年增速下降7.01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增长9.89%,商用车增长-6.53%。一位与会专家说,“未来新车销量下降带来的保费下降,对现金流的贡献越来越弱,那一年可能成为行业最麻烦的一年。”

    除了车险外,2014年非车险盈利水平差异较大。数据显示,13个非车险险种中,承保利润率明显下降的有8个,承保亏损的非车险种有5个,分别为健康险、信用险、其他险、工程险和责任险。

  寿险:需警惕高现金价值业务风险

    □本报记者 李画

    2014年,人身险行业原保费收入12690.29亿元,同比增长18.15%。在经过两年低迷后,人身险保费重新回到高速增长通道。然而,在亮丽成绩的背后,高现金价值产品带来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2014年公司销售高现金价值产品占人身险总保费的两成多。由于期限短、保障低、收费少、收益高的特点,高现金价值产品必然产生高退保率、高准备金占用、高资本投入“三高”弊端。

    回顾高现金价值业务近年来发展,2012年下半年,在满期给付和退保率上升,新单销售低迷,很多公司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背景下,高现金价值业务应运而生。2014年1月份,高现金价值业务实现井喷式增长,达到阶段性高峰。2014年2月,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高现金价值业务逐步回归理性。

    高现金价值产品带来了退保高企,2014年人身险退保金同比大幅增长至3239.05亿元,退保率同比上升1.82个百分点。

    退保高企的根本原因是,保险公司对高现金价值产品设计变相鼓励中短期退保,把名义长险变为实际短险。由于大部分退保可预期、可测算,保险公司需要作出适当应对准备包括客户的二次开发,从而使退保风险可控。

    “高现价产品也是短期高成本产品。若一个公司过度依赖此类产品,万一投资不当、出现匹配性失误,或未来保费现金流不能覆盖当期业务支出,企业将陷入困境。”百年人寿副总裁兼CFO陈新立说。在他看来,资本补充、投资风控能力不强的保险公司不要盲目跟风,“资产驱动负债”模式不是人人可为。

    在投资方面,新华保险总经理助理朱迎说,非标产品风险暴露越来越大,从信托兑付,深圳佳兆业等事件可见一斑,随着经济下行,地方刚性兑付打破,风险还会继续增加。此外,好的投资标的越来越难找,如果公司放松投资方面的风控要求,公司维持高现价策略是有风险的。

    与经营稳定相比,高退保率对保险消费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认为,寿险产品应该强调的是长期保障、长期持有。如果公司设计的高现价产品是鼓励未到期退保,则可能使部分消费者“习惯性退保”,这有悖于希望倡导的“长期持有”的保险消费文化。而且,对消费者而言,今年退了个高现价产品没损失,明年退了个其他产品损失很大,容易对保险业整体产生负面评价,不利于建立合理、健康的保险消费文化。

    也有专家认为,高现金价值业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并呈逐季递减的趋势,其发展有客观必然性,适当发展风险可控,但如过度发展,风险就非常大,需要在发展与风险间寻找平衡。还有专家认为高现金价值产品是预期性退保,只要投资能够达到预期收益,那么风险不大。退保风险是指在短时间内上升很快的非正常退保,这是公司需要关注的。此外,公司应该充分关注分红险的满期给付。

     数据显示,2014年人身险赔付支出累计达3247.59亿元,同比增长22.27%。其中分红险满期给付占绝大部分。2014年退保和满期给付导致的经营性现金流出占已赚保费的比例高达四成,同比增加近6个百分点。受退保和满期给付双重因素叠加影响,未来部分公司现金流管理面临较大挑战。

资金:多重风险考验险资收益水平

    □本报记者 李画

    2014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6.3%,综合收益率9.2%,比上年分别提高1.3和5.1个百分点,是近五年来最高。

    尽管创下5年来最好的收益水平,但面对不断高企的负债成本,不少险资运用人士仍感觉压力巨大。目前,依托银行渠道销售的保单,成本始终居高不下,类似于理财产品的保单,如果预期收益下降,就会卖不动。

    险资运用面临多重风险,其一是利率下行风险。数据显示,2014年定期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较年初下降8个百分点,但仍超过60%。利率下降,对固定收益品种再投资影响很大。“无风险利率一路下行,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面临严峻挑战。”太平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余荣权说。

    其二是股市风险。2014年,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收益率创下5年来最好记录,股市大涨引得保险公司竞相加大投入。2014年,多家保险公司增加了股票资产规模。但从8年来的财务数据看,股票投资收益率波动较大,其中5年盈利,3年亏损。“去年股市赚钱可能会给保单销售带来错觉,认为高收益率可以保障,事实上股市常常是靠天吃饭,搏股市风险很大。”农银人寿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肖金和说。

    其三是资产负债的久期不匹配。2014年,另类投资占比上升迅猛,但如何去找好资产是一大难题。泰康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监李斯认为,投资压力增大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资本市场非常缺乏适合保险资金投资的长期性品种。平安人寿投资总监孟森说“现在能够满足保险传统保单负债期限匹配需求的,长久期国债和金融债供给仍偏少。去年发的50年国债,被保险公司蜂拥而上抢购,利率水平被保险公司一抢就压低了。”

    其四是信用风险。目前中国金融债务超过100万亿元,而且每年的M2增速也比较快,实际上是越来越宽松,带来的问题是可供购买的资产质量越来越差,这部分的信用风险是很大的。

    “未来单靠外部的信用评级远远不够,因此,各家公司一定要加强内部信评能力建设,特别是经济结构转型中一些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余荣权说,中国现在基本上没有违约,随着未来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局部信用风险是会爆发的。所以一方面要识别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允许一定的违约率,逐步健全保险行业的风险识别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本版制图:康家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