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同方全球人寿携清华大学发布2016中国居民退休准备“国民体检报告”

2016-12-19 09:25:19来源:福建保险网作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同方全球人寿携清华大学发布

2016中国居民退休准备“国民体检报告”

受宏观经济影响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四年来首跌  6.0分刚踏上及格线

 

20161217日,北京】1216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在京发布《2016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报告发起双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勇,以及特邀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共同揭晓了今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6.0,这较去年的6.51出现显著下滑,也是指数四年来首次止涨走跌。据悉,指数下跌的深层次原因是受到宏观经济放缓、全球居民退休准备均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但报告同时提醒,中国居民退休预期与现实准备情况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家庭养老难的困境逐年突显。

1.jpg

各界大咖共话退休准备

朱勇(左) 郑秉文(中)陈秉正(右)

   有鉴于此,同方全球人寿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同日举办了以“共话退休准备,筹谋养老时代”为主题的网络直播发布会,邀请郑秉文所长与陈秉正教授、朱勇总经理坐镇直播间,与网友就多方共筹解决居民养老困境展开深入探讨。 

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四年来首现下行拐点 青壮年拉低平均线

持续四年跟踪居民退休准备,不断呼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权威解读养老热点政策……这一国内首份聚焦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情况的调研报告,在业内被誉为了解居民养老准备的“国民体检报告”。1216日,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勇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共同揭晓,2016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0

2.jpg

2016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公布

朱勇(左) 郑秉文(中)陈秉正(右)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3年到2015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基本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而2016居民退休指数仅为6.0分,居民退休准备紧逼及格线。仅有1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为退休进行的准备十分充分,创三年来最低;而认为退休准备不足以支撑退休生活的群体则较2015年提高了10%

对此,陈秉正教授指出,居民退休责任意识变弱、退休计划完善度下降、退休储蓄充分度不足,以及对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下降等实际准备情况是导致指数下滑的主要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全球整体的退休准备情况都变差,居民对经济及退休后收入的预期也逐步回归理性。他说。

另一方面,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和预期整体表现较为乐观,超六成居民认为自己退休后可实现“旅游”、“陪伴亲友”和“发展爱好”等愿景。

居民“实际养老准备不足”与“预期乐观”之间的鸿沟由此突显,尤其是25-44岁群体的退休准备指数不容乐观,甚至低于6.0的“及格线”。从退休准备来看,青壮年时期是最佳年龄段。但在中国,因为家庭中往往只有他们正处劳动年龄,要同时赡养老人、抚育子女已令他们捉襟见肘,如还要考虑未来养老的问题则更力不从心。

政府、雇主、个人“三方共筹”破局养老困境 第三支柱作用凸现

据《2016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居民人口数达1.44亿,占总人口比达10.5%,中国人的年龄中值已从2000年的30岁,上升至37岁左右。未来随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老龄人口数量还会增加,社会劳动人口抚养负担只增不减,无不警示我们,解决未来中国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对此,今年指数发布会的主题定为“共筹养老”。陈秉正教授解释说,未来中国家庭养老需从此刻起未雨绸缪,建立养老多方“共筹模式”,无论是个人、雇主还是政府,都应当加强对居民退休规划的关注。

郑秉文所长明确强调,针对居民养老保障,应减小对第一支柱的依赖,发展第二、第三支柱,而第三支柱应在居民养老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如他一直以来非常明确的观点,“国家不能一角独大,而企业所发挥的作用并不足以支撑国民养老局面,因此,个人亟待发力,即是发达国家普遍建立和使用的养老金。”他特别提到对比中外的商业养老保险,以美国为例,大约5个人里有2个人拥有商业养老保险,而且累计资产相当于美国当年GDP2/5,而在中国,商业保险占GDP的比重非常小,可以说潜力巨大。从需求来讲,大众购买万能险很明显是为了增值保值,为养老做准备。个人养老日益重要,在未来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养老支柱。

3.1.jpg

郑秉文所长强调居民养老保障应发展第二、第三支柱

  陈秉正教授也表示,中国居民对政府和个人的期望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2%的居民认为政府应为居民退休负责,而35%的居民认为养老需靠自己。从雇主层面,中国居民退休收入来源中企业占比低于发达国家,仅占24%,未来随着收入增加,居民将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反之对企业的依赖度将上升。企业应积极探索建立雇主与员工共同缴费的企业年金制度。比如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建立经济保障、退休理财规划建议和管理服务为一体的退休保障计划。“退休的准备期在15年到20年是比较合适。”他提醒每个人一定要做多元化的退休规划、多元化的财务准备。他指出,完善的退休规划以多元化为前提,可以配置商业保险、储蓄、定向基金、房产等。

3.jpg

陈秉正教授强调完善的退休规划要以多元化为前提

个人作为第三支柱究竟如何准备退休?朱勇总经理从独特的视角补充了自己观点。“我也从自身角度去考量过为养老所做的准备。置业可以作为养老储备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再持有两份高额的养老保险作为未来现金流的保障。但事实上,未来养老不单纯只是财富准备的问题。”朱勇总经理直言,养老还涉及健康、亲情、护理。他认为,要缓解退休后的生活压力,最重要是尽早规划自己的养老计划,尤其是是养老方式。这就需要在物质基础和心理建设上做好双重准备。中国居民目前遇到的困境是“未富先老”,民众追求的是“富足而退”,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的鸿沟需要充足的准备来填补。他风趣地说“到老时,如能擅长‘两项健康运动’、拥有‘两位挚爱亲友’、备有‘两项长线投资’以及持有‘两份可靠保险’,就能从容退休,优雅老去。

4.jpg 

朱勇总经理认为养老涉及多层面准备

“老年金融”市场蓝海涌动 养老年金产品及长期护理产品受瞩目 

值得关注的是,居民对购买商业保险兴趣不低,长期护理类产品和抗通胀理财产品备受青睐。报告显示,20-69岁居民,超六成居民认为自己有可能接受长期照护,其中40岁以后有意愿购买长期护理类产品的人数则更多,尤其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居民对商业养老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秉正教授指出,“随着我们现在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现在慢慢已经形成了一个老年产业,这个产业里面当然包括像老年服务业,大家也越来越认识到金融对养老产业的支撑作用。”陈秉正说,这种需求可能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金融业的新分支,可以称之为“老年金融”。他进一步解释说,老年金融至少应在两个方面谋求创新突破:第一个就是直接为老年人提供的金融产品,包括针对老年人需要的理财产品,比如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抵押保险等。第二个是金融业如何支持老年产业发展。

“居民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大’与‘实际购买少’的鸿沟给了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契机,”朱勇总经理介绍,基于四年来累积的专项调研及养老模型,2016年末,同方全球人寿正式推出重磅“开门红”产品——首款养老年金“荣耀金生年金保险计划。

“荣耀金生年金保险计划具有投保即返、递增领取、身故保证、祝寿养老、二次增值及灵活搭配等六大特点。它可在不同年龄阶段提供多种不同的年金,在用户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支持。不仅如此,当用户步入老年阶段,其年金的领取比例将得到递增,由此有效抵御通胀,帮助客户尽享美好退休生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