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福建保险网!
财险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财险新闻 > 正文

三农综合保险“龙岩模式”成为全国民生品牌

2012-11-29 08:39:26来源:福建保险网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三农综合保险龙岩模式成为全国民生品牌

——人保财险总公司高度评价福建龙岩市委市政府为农民谋福利办实事

 

福建保险网讯 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注重发挥保险职能,2006年以来在全国率先探索涉农保险不断开拓创新,在全市推行17个险种,逐步形成政策性支持、商业化运作、涵盖农村社会民生各个领域的三农综合保险龙岩模式

据统计,2006年至201210月底,人保财险龙岩分公司累计涉农保险保费收入3.16亿元,承担农村风险保障8573.44亿元,覆盖农户464.47万户次,支付赔款1.91亿元。共有62603户、6670位农户受益,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农民因灾返贫,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中国人保财险于20121123日在上杭古田召开三农综合保险经验推广暨农网建设工作总结会议,学习推广龙岩市立足于服务改善农村民生,政企合作推动多形式、多险种的三农综合保险,全面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保险保障体系的经验和做法。会议得到了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21112,人保财险总公司向福建龙岩市委市政府发来感谢信,高度评价和赞赏市委市政府切实为农民谋福利、办实事的坚定决心,对龙岩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公司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围绕民生保障    积极探索实践

先行先试,创办试点。2006年起,龙岩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市农村住房统保、农村人口自然灾害公众责任统一保险,20076月又率先推出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同时积极参与中央和省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不断扩大能繁母猪、水稻和森林保险承保覆盖面。20095月在上杭县古田镇启动三农综合保险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首个保险示范镇

全面部署,列入规划。在总结古田试点成功经验基础上,市政府下文部署从2011年起至2013年推进龙岩全市范围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市委市政府将发展三农综合保险作为民生新政、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打造民生龙岩品牌的重要举措,列入市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

确定目标,落实项目。2011年全市组织22个乡镇实施;2012年扩大到76个乡镇实施;2013年实现全市全覆盖。在巩固深化原有5个险种和在全市开展烟叶种植保险的基础上,新增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计划生育手术安心保险,乡村干部责任保险,农民小额信贷保险,农业生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务工农民小额保险,露地蔬菜种植保险,日光温室大棚保险,茶叶、果树种植保险,鸡、鸭、兔养殖保险等11个险种。这17项财政补贴型涉农保险,涵盖了农村社会民生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为老区农民编织了一张集生产、生活、人身为一体的全天候立体保障网,形成政企联动、机构健全、保障全面、服务便捷、经营规范、成效突出的三农综合保险龙岩模式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体系

建立市县领导协调机构。龙岩市、县两级政府均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当地推进三农综合保险的规划、指导、检查、落实等工作。

搭建乡村保险服务网点。全市已有76个推进三农综合保险的乡镇设立了三农保险工作站,1189个行政村设立了三农保险服务联系点,各联系点聘请一位政治觉悟高、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活动能力的乡村能人作为协保员,具体负责承保、理赔、宣传、咨询等服务工作。

健全完善相应工作制度。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龙岩市三农综合保险考评方案》、《关于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站规范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人保财险公司制定了《龙岩市三农综合保险业务操作暂行办法》、《农险大灾理赔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承保理赔服务制度。

创新工作机制    实行目标考评

在策划运作上,市委市政府将推行三农综合保险与大力推进闽西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列入五大战役之民生工程战役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实行市对县、县对乡(镇)绩效管理考评,建立起以市级为指导、县主抓、乡镇为主体的责任机制。人保财险公司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加快推进、延伸服务和完善管理等工作。

在具体做法上,通过政府搭台、公司运作、政策引导、农民自愿的模式,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资源和组织推动能力以及公司在保险产品开发、承保理赔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联手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保险覆盖面的快速扩大。

在管理体制上,将乡村三农保险服务网点纳入政府管理体系,机构和人员行政上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业务操作则由人保财险公司负责指导和实施,实行三农保险驻村服务,延伸服务触角,实现人员进村、服务到户。

实行政策扶持    大力开展宣传

保费支持上,对11个推广险种由市、县两级财政按递减式给予保费补贴支持,第一年保费市、县两级财政补贴50%;第二年递减到30%;第三年及以后按15%补贴。其中市、县两级财政补贴部分按37比例承担。

政策宣传上,印发了三农综合保险工作政策宣传提纲和产品宣传手册,在市内各主要媒体开辟三农综合保险宣传专栏,编发工作简报等,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深入农村宣导,在各村庄刷写墙体广告,张贴宣传材料,制作活页宣传图片、采取巡回宣讲方式、结合以往重大典型理赔案例进行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对三农保险的认识和投保积极性。

多措并举推进    优质快捷赔付

在推广方式上,因地制宜,多种形式。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实行领导挂片、干部包村落实承保工作的方法,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不断总结提高。如发挥村两委作用,鼓励党员和干部带头,动员参保意识强、经济条件好的农民自主缴纳保费;引导本村籍成功创业的企业家、乡贤以捐助的形式为村民办理小额人身险或小额家财险;对村财基础较为雄厚的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经全体村民同意并签字后,由村财统一垫付群众保险费等等。市、县农办和人保财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实施乡镇加强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实行每半个月对实施乡镇的进度进行一次通报及年度考评制度,对任务完成好的乡镇进行表彰。

在坚持优质服务上,人保财险公司把农险承保理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品牌工程来抓,按照及时、准确、合理、公平、公开的原则,做到政策宣传通俗化、投保程序简洁化、业务操作规范化、报险出险快捷化、赔付标准合理化,同时简明理赔手续,实行一张纸索赔单证及限时理赔公开承诺,通过损失确定到户、定损结果公示和赔款直接打卡支付到户等做法,杜绝了侵害农户利益的行为发生,确保农险理赔真实、高效、规范、准确,确保理赔资金安全、足额到户。如20124月中旬龙岩市发生罕见的冰雹、强降雨灾害,全市6个种烟县市87个乡镇6888户烟农受灾,受损烤烟10.06万亩。人保财险龙岩分公司迅速开展查勘定损,及时支付理赔金2354万元。2006年龙岩市60.63万户参加农村住房保险,56月间遭受大暴雨,全市7个县(市、区)134个乡镇普遍受灾,山体滑坡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人保财险龙岩分公司向全市因洪灾房屋受损的12716农户赔付2316万元。20106月中旬特大洪灾,龙岩市7个县(市、区)107个乡镇受灾,有2491户房屋被毁,农业生产受损严重,人保财险龙岩分公司投入理赔工作小组共127300多人快速查勘定损和理赔,共支付农房、水稻、自然人、能繁母猪等各种涉农保险赔款2300多万元。20114月至5月新罗区东肖镇溪连村、邓厝村、湖洋、黄邦村4个行政村的60余户参加三农综合保险小额家庭财产险农户的家中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因雷击受损,人保财险龙岩分公司迅速查勘理赔,共支付赔款29808元。人保财险公司及时支付理赔金,为政府分忧,替群众解难,受到广泛好评。

在创新服务手段上,人保财险龙岩分公司不断探索承保理赔的新途径,如建立农户信息、了解群众需求,与农商行合作、探索代扣代缴新的承保方式,制定《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站代理查勘定损实施办法》,在各县选择2-3个条件比较成熟的乡镇由工作站就3000元以下的小额案件进行代理查勘、定损等,为广大群众提供面对面、零距离的保险服务。为加强三农综合保险的组织协调和做好有关服务工作以及培养锻炼干部,近三年公司先后派出12位优秀干部到各试点乡镇党委政府挂职,促进了三农综合保险的开展。

综合效益显现    模式持续推广

一是有效提高农民抗灾能力,有利于农业生产农村稳定。通过保险机制作用,开辟了一条稳定而重要的救灾资金筹集渠道,政府财政补贴实实在在惠及广大农民兄弟,有效解决了灾后恢复生产、家园重建资金短缺和因灾返贫等问题,增强了农村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三农综合保险真正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和谐的稳定器助推器

二是有效放大了财政惠农效应,促进了惠农保障三个转变。据统计,近年来龙岩市农业保险财政投入与农业风险保障之比为1 4809。通过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发展三农综合保险,最大限度调动和提升广大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保险意识,激发了群众的参保欲望和缴费能力,增强了政府强农惠农资金投入范围和使用效果,更好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了政府惠农保障政策的三个转变,即由事后救济变为事前投保,由财政民生变为社会民生,由政府主导变为政府引导

三是有利于探索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实施三农保险,通过公司化的运作形式,在群众与政府之间建立了一个缓冲地带,为政府实施社会管理提供时间上的延缓,也为群众在维护利益中找到诉求对象,比如在灾情或突发事件发生后,受灾群众第一时间找的是保险公司。同时,保险公司在灾情的判断、保额的核对以及理赔金的发放等方面更专业,在对受灾户的理赔上会显得更合理,推进了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是实现了商业运营与社会经济运行大局的有效融合。发展三农综合保险,既可满足农民的综合保障需求和地方建立健全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也可实现公司经营风险在不同险种间进行分散,使得这一模式的推广具有可持续性。

(沈摩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