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动态 > 正文

对改进中国保险学会课题管理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2015-09-15 09:21:52来源:中国保险学会作者:蔡宇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行了全面指导,在智库建设的基本原则中,指出,智库建设应&ld

    2015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行了全面指导,在智库建设的基本原则中,指出,智库建设应“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应“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

    “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其前提是选对研究题目、扎扎实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自2014年下半年起,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中国保险学会在建立健全课题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

    一、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对课题实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自2014年下半年起,明确将学会组织进行或参与的课题分为两大类管理,一类是年度课题,另一类是专项课题。

年度课题选题方向和内容偏向基础性研究,课题选题一般较小,对实效性要求不是很强;课题申报工作一年一次;重点面向会员单位,欢迎各方参与申请立项。专项课题根据研究工作需要随时研究,即时立项,课题选题一般较大,研究工作由学会负责或参与组织开展。针对年度课题和专项课题的不同特点,我们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借鉴好的作法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二、为引导研究工作与研究需求相结合,促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完善年度课题管理制度

    (一)为引导研究工作与研究需求相结合,完善课题申报工作

为引导研究工作与研究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保险研究工作的务实性,已发布的2015年年度课题申报通知,与往年相比,课题申报通知在选题指南方面有两个重要改变:一是在每一个研究方向下,明确了多个重点研究内容(往年只发布研究方向);二是共发布12个研究方向及60个重点研究内容,每一个重点研究内容还可进一步细化为更具体的研究内容。

    这项工作是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完成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内容紧密围绕当前保险业为更好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在改革发展各方面的重点工作及重点研究领域确定。

进行这些改变,最直接的目的在于指导课题申报及研究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期望为广大关心保险业发展,热心保险研究工作的人士在研究题目选择方面提供引导和帮助。

    (二)为促进课题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完善年度研究课题管理制度

2014年年中,中国保险学会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学会5年来在年度课题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年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进行修订。经理事会通过,201411月,学会印发《中国保险学会年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

    为促进课题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新《办法》一是细化学会秘书处对研究课题组织管理的职责,对年度课题实施全程管理。二是为进一步加大培养中青年科研人才的工作力度,新《办法》放宽了申请者的申报条件。三是对研究经费拨付的比例进行调整。对资助经费项目,在立项后先拨付30%的经费,最终成果通过鉴定后再拨付剩余70%的经费。四是细化对项目经费管理要求。五是对课题成果鉴定为优的课题研究人员将进行奖励。

    (三)为确保课题立项评审工作的务实、公平、公正、公开,完善立项评审细则

    对于立项评审,在去年的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中,已经开始实行了两大调整:一是对于每年的立项课题数量,在评审之前不规定硬性的立项指标和数量,而是经过层层把关评审后,根据申报材料的质量,合格多少立项多少;二是细化立项评审工作流程,制定工作细则。对于立项评审人员的构成、立项评审程序进行细化、规范。评审人员,邀请来自保监会、业界和学界的多名专家组成。立项评审,包括基础审查和专业审查两部分。基础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申请人所在单位的申报意见(包括申请人的政治素养、学术素养等)、曾参与学会研究工作的完成情况、必填项填写的完整性等。通过基础审查的材料进入专业审查。专业审查包括初审、复审、会议评审、会长审定、公示等多个环节。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情况都要填写工作底稿,每一道审查程序都有复核机制。

    三、“打开门”来做研究,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中国保险学会,是我国保险业的最高学术团体,作为行业智库,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学会在保险专业领域要具有强大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工作组织能力。不断提升这些能力并充分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积极与相关专业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打开门”来做研究,可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2014年,在保监会的指导下,学会完成了农业保险需求调查,天气指数保险等专项课题研究工作。近期,中国保险学会积极与多家科研单位、研究机构沟通,在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一体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加强合作;合作开展《农业再保险体系与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中国农产品价格保险发展研究》,《保险反欺诈》等重大课题研究;《中国风险管理报告》组织编撰工作。应邀参与由中国金融学会发起的绿色金融课题研究,通过加强与环保部、绿色产业、银行业、证券业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创新保险产品、保险资金运用方式,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在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非常注重促进业内的专家学者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以近期学会组织进行的《保险反欺诈》课题研究为例。首先,召开课题立项讨论会,邀请保监会稽查局领导,业界、学界专家参与讨论研究。其次,通过多次讨论研究,不断明晰研究工作目标。然后,将研究任务做进一步分解。一方面,有利于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发挥各自专长,实现优势互补,务实、高效完成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召开研究工作会议,在开展好课题工作的同时,搭建平台,促进学界和业界专家的沟通交流,共同成长。

    四、几点思考

    (一)课题管理机制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应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障

一是应清晰工作目标,并且使所有参与规则制定的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对于通过规则制定所要实现的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总体规划框架及相应的工作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稳步推进规则制定;二是在规则制定过程中,要在规则制定的细节上下功夫,从而保证通过规则制定建立的工作机制能够准确清晰的体现规则的导向和目标;三是规则制定完成后,要进行模拟试运行,对于试运行中发现的缺乏可操作性的内容进行修正,对于试运行中发现的漏洞进行填补;四是对于运行中的规则,要建立制度,定期总结运行情况,根据发现的问题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规则进行相应的修正完善。

    (二)建立长效机制,需要持续努力

为建立健全课题管理机制,学会正在推进很多工作。有些工作措施推行后可以立即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大部分措施是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从长期来看,好的过程,必将产生好的结果。因此,为使课题管理工作在规范的程序中运行,进一步形成良性循环,应持续努力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这必将形成长效机制,更好地引导、促进保险研究工作的繁荣与发展。

    (三)要将培养研究人才、课题管理人才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融入课题管理机制建设中

    促进人才培养、尤其是保险研究人才的培养,是中国保险学会作为保险行业智库的重要工作。同时,为加强智库自身建设,也需要培养、建立专业化的智库管理人才队伍。为促进课题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不仅需要各类专业研究人员参与研究工作,也需要能够为各类研究人员搭建研究平台的课题管理人才。通过开展建立健全课题管理机制工作,期望予人才培养于日常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促进专业的保险行业智库课题管理人才的成长,能够为保险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标签: